在广袤无垠的糖料蔗“双高”基地上,一眼望去,一排排甘蔗笔直挺立,似利剑直指苍穹;宽大的绿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奏响丰收的序曲;地下深埋的甘蔗茎秆,正酝酿着无尽的甜蜜。
作为广西甘蔗种植的核心阵地,新兴农场公司始终以“培育优质品种、推广优良繁育技术、应用先进农业技术”为战略核心,为甘蔗产业注入蓬勃动力,以“二次创业”为契机,全力推动传统糖料蔗种植向新质生产力转型,开启甘蔗产业发展新征程。
新兴农场公司月亮塘分场蔗区
狠抓落实强化保障 勇当战略协同发展龙头
作为区域战略协同发展的龙头企业,新兴农场公司始终将巩固提升糖料蔗产业放在首位,凭借强大的产业实力与创新能力,成为行业发展的标杆。
为提升主产业发展水平,确保公司持续健康发展,新兴农场公司打出“组合拳”:一是领导干部下沉基层。公司领导深入生产一线,无论是水产养殖、复合肥技改等重点项目,还是糖料蔗砍运种管等关键环节,均亲自指导,现场解决问题,营造了浓厚的调研氛围。二是实施青年员工一线锻炼计划。公司重视青年人才培养,安排青年员工到农业分场一线岗位参与甘蔗生产管理,推动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,助力快速成长为产业发展新生力量。三是完善以实干实绩为导向的评先评优制度。公司优化考核评价体系,将一线农业管理人员、技术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贡献作为评先评优核心依据,有效激发一线人员工作热情与创新活力,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动力。
目前,新兴农场公司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余亩,每年产出甘蔗超20万吨,为制糖企业提供优质稳定的糖料蔗。2024年,公司迎来丰收,糖料蔗产量达22.5万吨,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3.3亿元。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,是公司多年深耕甘蔗产业、精细化管理的成果。
推广良种良法应用 激活糖料蔗种植内生动力
在“振兴种业”的国家战略号召下,新兴农场公司积极探索创新,以综合产业链模式筑牢“中国糖罐子”的种业根基。走进公司良种培育基地,农业专家与技术人员穿梭在甘蔗脱毒种苗间,手持专业设备,仔细观察记录每一株种苗的生长数据。他们深知,优质品种是甘蔗产业长远发展的关键。
为此,公司投入大量资金、技术和人力,打造了50亩脱毒组培苗基地,成功培育出桂糖44号等突破性甘蔗品种。公司农艺师覃刘东介绍:“传统甘蔗种茎长期种植易受病毒侵害,抑制生长、阻碍糖分积累,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。”而良种培育基地的脱毒种苗生长快、分蘖能力强、成茎率高、产量高,且用种量少,大幅降低了种植成本。
送技下乡,与化工院联合开展甘蔗技术交流
为提升种苗质量和推广效率,公司投产双芽段脱毒种茎加工厂。种茎在这里经过清洗消毒、精准切割、催芽培育等标准化处理,发芽率达95%以上。公司还与蔗区种植户、合作社合作,通过技术培训讲座、现场示范教学等方式,将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传授给蔗农。每年培训可达3000人次,为推广良种良法、提升蔗农科技管理水平奠定基础,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“甘蔗产业升级样板”。
利用无人机投放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
应用先进农业技术 推动糖料蔗提质增效
新兴农场公司持续推进高标准糖料蔗基地建设,通过土地流转、改造升级、绿泥还田、建设节水喷灌系统,科学规划砍、运、种、管、护等环节,提升机械化水平,突破传统发展瓶颈。如今,公司甘蔗田里智能化、信息化技术与种植深度融合。
公司构建的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系统,如同甘蔗的“智能营养师”,能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甘蔗生长需求,精准供水供肥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减少环境污染。
在病虫害防治方面,公司与糖厂、生物公司合作,开展赤眼蜂防治枯心苗研究,利用无人机在2万亩以上甘蔗田投放赤眼蜂防治螟虫。无人机作业高效精准,提升了防治效果。此外,公司与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、柳城甘蔗研究所等科研机构长期合作,科研人员深入田间,针对良种培育、生长管护研发新技术,为甘蔗高产高糖提供技术保障,全面提升产业质量效益。
从“一根甘蔗”到“全链增值”,新兴农场公司以“二次创业”为起点,构建“科技研发-标准输出-产业带动”的发展闭环。下一步,公司将继续深耕糖料蔗良种繁育基地和“双高”种植基地建设,发挥产业优势和示范效应,带动区域甘蔗产业协同发展,为端牢“中国糖罐子”贡献农垦力量,续写甜蜜事业新辉煌。
(文/毛珂 图/新兴农场公司)